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

文章分享~~中產之苦--我們真的累了!(歐洲篇)

香港《文匯報》專題報導,歐債危機重創歐洲,歐元區一度瀕臨解體,直至最近才勉強擺脫經濟衰退。葡萄牙、愛爾蘭、意大利、希臘、西班牙成重災區,被 揶揄為「歐豬五國」(PIIGS),至今仍未站穩陣腳;即使強如英法亦未能倖免,元氣大傷。另邊廂,以德國為首、受災較輕的其他國家厲行緊縮,中產生活同 受衝擊。歐債危機不僅引爆經濟炸彈,更在歐洲留下難以彌補的裂痕。英國中產追不上瘋狂飆升的物價,愛爾蘭中產面對高昂醫療開支,法國中產由盛轉衰,西班牙 中產飽受壓榨,德國中產要事業孩子二擇一……難怪歐洲中產苦嘆:我們真的累了。

英國:物價瘋人都窮 置業還靠父母
歐洲過往幾年飽受債務危機困擾,各國紛紛推行緊縮政策,民眾苦不堪言。同時,由於歐洲央行和英倫銀行跟隨美國推行量化寬鬆(QE)政策, 熱錢炒高房地產價格。在收入停滯、各項生活開支上升和樓市屢創高峰環境下,英國不少家庭還要繼續勒緊褲頭過日子,有中產坦言很多人要依賴父母資助才能買 樓。
為應對金融危機,卡梅倫政府推行緊縮政策,儘管近期復甦加快,但未能跑贏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的速度。普羅大眾面對通脹持續、收入停滯、高樓價和教育支 出倍增的困局。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指,QE對中產的影響因人而異。若置業人士早年因樓市下跌成為負資產,QE刺激樓價上升便可扭轉困局,但若 現時置業,日後政府加息將增加業主供樓負擔。
在倫敦從事市場推廣工作的羅伯特,曾在越南胡志明市當英語教師,以他當時的收入可經常出入當地高級餐廳並到處旅行,但回到倫敦後生活質量陡降。為了 不想再為房東打工,他和妻子一直努力儲錢,好再計劃生孩子。他認為倫敦生活開支實在太大,樓價尤其貴得離譜,並指海外投資者在剝奪本地人的居住空間,認為 政府應禁止炒賣物業,例如對用於投資的空置房屋收稅。
羅伯特指,英國中產群體因教育普及而壯大,但其財政壓力卻愈來愈大。年收入3.2萬至15萬英鎊(約40.6萬至190萬港元)的一般中產,每年繳納個人所得稅佔工資收入40%,加上近年汽油漲價、樓價走高,收入沒顯著提升,令他們的生活比過往艱苦。
對於倫敦樓價,自己開設文化公司的亨利也深有同感,他坦言周圍很多朋友若沒父母資助,都買不起房子,他笑言「可以啃老買樓,是我們成為中產的一個條件」。
由於經濟不景及預算不足,英國政府縮減多項孩童照顧津貼和福利補助,令為人父母者需更多收入來教育孩子及維持生活質素。此外,大部分英國大學本土及 歐盟學生學費,去年已由原來的每年3000英鎊(約3.8萬港元)躍升至最高上限的9000英鎊(約11.4萬港元)。和香港一樣,英國家長十分重視子女 的教育,即使學費連年倍增仍捨得大筆投入。
愛爾蘭:醫療費冠歐盟 政府縮補助
作為首批陷入歐債危機的國家之一,愛爾蘭政府預定12月中退出歐盟援助計劃,逐漸步出歐債陰霾,但當地中產仍未從危機中復元。醫療費是中產其中一項 主要開支,愛爾蘭陶瓷藝術家杰明表示,該國醫療費遠高於其他歐盟國家,中產支付最多稅,又不能享免費醫療,可說是最辛苦的社會群體。
杰明解釋,若沒愛爾蘭政府的醫療卡,一個月未計實際診治費用,要支付150歐元(約1,581港元),而申請醫療卡的門檻亦十分高,只有非常低收入 人士符合資格,加上緊縮措施出台後,進一步收緊申請條件,令很多人突然失去資格,長者及傷殘人士的津貼亦遭削減,令生活百上加斤。
談到自己的生計時,杰明表示在金融危機前,她的大體積作品能賣到1000歐元(約1萬港元),但現時要走運才能賣到500歐元(約5271港元)。

法國:光榮不再 半世紀盛轉衰
法國是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,二戰後經歷「光榮30年」高增長時期,孕育整個中產階層。然而隨法國背負愈來愈沉重的國債,政府逐漸削減公共開支和福 利,歐債危機更令法國元氣大傷。當年晉身中產的民眾,在步入退休之年,要承受失業和經濟復甦乏力兩大重擔,令中產階層近半個世紀以來逐漸由盛轉衰。
當今法國中產收入標準大致在年薪1.4萬至2.5萬歐元(約15萬至26萬港元),社會正從「橄欖形」轉為「沙漏形」,即中產階級分化: 除一小部分約5%的中產上升為富人階級,更多的15%至20%下沉為低收入階層。這一趨勢從1975年開始,到去年達到了頂點。中產壓力首先是失業和經濟 復甦疲乏,衝擊購買力。同時,醫療保險開始削減可報銷藥物的範圍,都使中產生活水平下降。
中產階級消失和削弱,首先影響社會教育。法國今天年輕一代的知識結構和受教育程度,與20年前相比已差得遠,文盲率也在上升。中產向來是法國最富創造力的階層,當它的教育水準下降,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會倒退。
西班牙:富豪高官逍遙 中產最受壓榨
西班牙在歐債危機中重創,是經濟較弱的「歐豬國」之一。為挽救財政,西班牙厲行緊縮政策,有當地人指中產及低下階層最受打擊,政客及高官則不然,富 豪及官員所繳稅率比窮人還低。由去年中至今年中,擁有100萬歐元(約1,054萬港元)以上資產的西班牙人增加4.7萬人,按年升14%。富者愈富、貧 者愈貧,是該國的真實寫照。
任職公務員多年的巴勃羅指,西班牙不同城市生活水平大有不同,一般而言,4人家庭(夫婦加一對子女)月入介乎1,000至3,000歐元(約1萬至3.2萬港元)可視作中產。他稱中產是金融危機中飽受壓榨的一群,富豪有錢僱律師,也和官員關係密切,故他們得到很多保護。
居於馬德里的卡門也批評,貪腐是西國現時面對的大問題,無論政府部門或社會都欠缺廉潔。另一受訪者瑪麗亞指,西班牙富豪及官員稅率低過窮人,制訂的政策卻影響大部分國民。
德國:在職媽媽欠支援 生育率低迷 
在德國杜塞爾多夫任大學教職的馬庫斯覺得,只要年收入達到5萬歐元(約52.7萬港元)或以上的家庭便可劃歸中產階層。「在德國找工作不算難,只要 有一份合適的工作,就能擁有自己的房產和汽車,以及每年外出度假的機會。」因此對他來說,教育質素是劃分中產階層的更重要標準——在德國,你的教育程度對 可以獲得的工作及收入起很重要的作用。
馬庫斯與現為全職主婦的太太育有兩個兒子,當他聽說那句在香港街知巷聞的廣告語「養大一個孩子至少要400萬港元」時,坦言每個家庭對撫育孩子有不 同標準,要計算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,從經濟角度來講可能有其意義,但對家庭及個人來說毫無意思。他指德國政府對有孩家庭提供優厚津貼,足可媲美北歐政府的 社會福利,但他不滿社會文化和托兒服務設施未能支援育有子女的職業女性,不少人需要在生育和工作中二選一,故現時平均每名德國婦女僅育有1.3名孩子,他 相信未來會導致嚴重人口老化問題。
談到歐元區一體化,馬庫斯認為,使用歐元令德國商品出口更容易,從而帶動經濟發展,中產階層當然也能從中受益。除了經濟意義,歐元的政治含義顯然更 重要,因為其對保障一個和平穩定的歐洲具關鍵作用,這也正是德國願花大筆金錢援助希臘的原因。不過,另一位在倫敦任職基金經理的德國人漢斯卻認為,以政治 利益驅動為主的歐元區一體化並不是好主意,且各國之間財政政策未能協調,必然導致歐元區出問題。他指拯救歐元的政策會給德國帶來更高赤字,這將會以更高額 稅收來補償。
編者的話:他們勤勤勉勉,用自己的雙手撐起國家經濟;他們受過良好教育,是社會裡最溫和理性的力量;他們衣食無憂,曾經讓人羡慕,但在環球金融危機 蹂躪後,身上的光環早已消褪。租金樓價逼人、生活成本上升、退休儲蓄捉襟見肘……沒富裕階層的萬貫家財,也沒貧窮大眾享有的政府福利,自食其力為生活苦苦 掙扎,在缺乏支援下也只能自生自滅。
他們就是中產階層,隨著新興經濟體財富逐漸累積,全球號稱「中產」的群體也在不斷壯大。香港《文匯報》從今(6)日起一連5日刊登中產系列專題,由 本報記者走訪世界各地的中產階層,他們來自英、法、德、西班牙、新加坡、日本、澳洲、美加、墨西哥、中國內地和香港,娓娓道來中產生活的喜怒哀樂、心聲和 希望。世界經濟波譎雲詭、動盪不安,在這大時代裡,他們是活得最累的一群。
今日報導的是歐洲篇,包括英國、愛爾蘭、法國、西班牙及德國等5個國家,美洲篇將於明(7)日刊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