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

文章分享~~《名家觀點》貨幣政策 該轉彎了

【林建甫】

我國10月金融數據,廣義貨幣供給額(M2)年增率創26個月新高,逼近央行貨幣成長目標區上限,貨幣成長火熱。但經 濟成長卻是走入寒冬。主計總處下修我國本年度經濟成長率到1.74%,明年也只剩下2.59%,下修經濟成長預期,一冷一熱的對比,反應出政策與經濟成長 的斷層,更指出寬鬆貨幣已不是經濟的萬靈藥,適當調高利率應納入貨幣當局決策的選項中。

其實檢視美國經驗,2000年科技泡沫危機後,美國前任聯準會(Fed)主席葛林斯班為了救經濟,採取低利率政策,成功的讓經濟快速走出衰退。但因 為低利率,推動房地產市場榮景,種下次貸風暴惡果。當低利率再到高利率的過程中,許多民眾無力繳房貸,引發美國房地產市場崩盤,造成次貸危機,最終更成為 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。
然而面對威力更強、範圍更廣的危機,美國聯準會積極採取更寬鬆的量化寬鬆(QE)政策來應對,發行更多鈔票,2008年迄今,四次大規模的QE,將利率維持在極低水準,以拯救美國大幅衰退的經濟。現在美國失業率已降到7%,可以說已經走出了風暴陰影。
但這樣模式並非全球適用,日本20年來的低利率政策,也未能帶領經濟走出失落。直到最近安倍經濟學,伴隨貶值政策才為日本帶來新希望。雖然最終的成與敗仍未揭曉,貨幣政策的權衡取捨已成為專家爭論焦點。
的確,在傳統經濟的理論裡,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資,增加消費。美國經濟就是符合這樣的理論實證,尤其是美國家庭消費,一向喜歡分期付款,因此利率降低對提振消費購買有確實的幫助。聯準會大量的貨幣寬鬆政策雖然效果很慢,卻實實在在推動了景氣回溫。
但實務上,很多國家,尤其是台灣這幾年執行低利率政策的結果,景氣並未如期回升,我們不得不省思低利率的真實效果。因為低利率卻沒有帶來企業和家庭更多的投資和消費支出。
首先,存款利息大縮水,退休族與財團法人都靠銀行利息收入來支應開支。定存族也因利率大縮水致可支配所得減少。這些造成的消費是結結實實地減少,然而利率降低省下的利息支付,增加的消費卻有限。這是造成現在消費不振的重大原因。
其次,民間消費支出下降了,企業投資當然會跟著卻步不前。因為決定投資的首要因素仍是需求,企業不可能預期未來產能閒置,還會擴廠投資,因此如果經 濟前景不佳,又面對低利率的大環境,經營者很可能選擇借新還舊的融資策略,降低負債的利息支出,而不是借錢從事新設備投資。日本之前就是最好的例子,長期 執行低利率政策,反造成日本走不出經濟停滯的困境。
第三,低利率讓很多應該倒閉的企業苟延殘喘,削弱景氣循環汰弱留強的篩選功能。我們認為台灣這幾年經濟未能轉型升級,企業不能與時俱進,與長期的低利率庇佑,有重大關係。
第四,前行政院院長陳冲指出:「低利率是台灣最大風險。」低利率,讓台灣利差目前落在全世界最低的群組,讓銀行無法承擔風險,弱化了金融體系。保險業形成嚴重利差損,不少保險業面臨倒閉危機,許多外商業者也都認賠退出台灣。這些潛在的金融危機,我們等應該改變現狀。
最後,低利率已經引發資產價格大漲,加劇資源分配的惡化。雖然房價高漲的原因很多,低利率應該是方便財務槓桿操作最重要的因素。資產價格提高已經抹殺年輕人的未來,低利率使貧富差距嚴重擴大。
總之,在台灣低利率的負面效應陸續發酵,國際間寬鬆貨幣政策亦開始鬆動,彭總裁也在第3季理監事會後說過「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」。民眾必須要有心理準備,升息的時代已經來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