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

文章分享~~難逃相對貧窮 中產之苦--亞太篇

在全球經濟動盪中,亞洲經濟得以保持快速增長,中產功不可沒。然而日本仍未擺脫「迷失20年」經濟低沉的陰霾,中產難買樓、加薪緩慢仍是放在眼前的 事實。新加坡積極輸入專才維持強勁經濟勢頭,但同時推高生活成本並加劇社會競爭,本土中產憂慮飯碗被搶。澳洲有中產則感受到富者愈富,小企業經營也面對工 資壓力。亞洲中產境況各異,惟就業和置業始終是本難諗的經。
日本:中產無房產 退休無不憂
图片说明
龜石太太在快餐店工作,月薪約2.7萬港元,但不敢自認中產。
圖片來源:香港文匯報駐日本記者方子奇


龜石太太是一家連鎖快餐店的分店店長,43歲,性格開朗,住在靜岡縣。她大學畢業後投身商界,從事過文職、營業員等,輾轉到現在工作了7年的快餐 店,總算穩定下來。不計丈夫收入,她每月薪金36萬日圓(約2.7萬港元),但卻不敢自認中產。她笑道:「我覺得那些不用工作,每天只去飲茶逛街、衣食無 憂的才算中產太太。」在香港,這些標準已稱得上是富人了。
雖羨慕自己口中的中產太太,龜石太太仍非常投入工作。她表示頗滿意現狀,因為工作為她帶來收入,也讓她有機會與不同的人接觸,生活充實有意義。由於 遲婚,未有小孩,也沒打算生,在一起放假的日子,夫婦會訪尋坊間美食,以行動「振興」本土經濟。她最喜歡購物,故即使增加消費稅也不會妨礙她的雅興。
龜石太太面帶羞愧地稱自己不太擅於理財,年輕時沒存錢,結婚後因丈夫負責日常家用,她才可儲一些錢,但每月沒特定儲蓄比例,也不諳投資。而公司有強制的「社會保險」,故無須買國民保險。
她沒詳細研究薪金細節,只知道每月從中扣除約25%作為保險、稅項和年金供款。年金類似香港強積金,員工及公司各供一半。扣除後,每月可動用現金約 2.2萬港元。被問到去年有否加薪,她指其快餐店屬特許經營,加薪與否視乎盈利、分店業績及個人表現,並非如一般日企般以資歷長短決定加薪或晉升。
雖說每月有供年金及保險,提起退休生活時,龜石太太仍不無擔憂。現時夫婦倆租住的兩房單位連兩個車位,每月只需9萬日元(約6837港元),租金由丈夫公司支付,故沒迫切置業需要。
可是退休後,公司不會再提供房屋津貼,到時龜石家就要考慮置業,而年金亦未必完全能夠應付生活所需,或需靠積蓄補貼。龜石太太表示,父親現60多 歲,由於擔心退休金不夠,故已屆退休之齡仍在工作,會在70歲後才退休。她自己則有多年工作經驗,也不覺經濟太差,相信年屆退休之齡,仍可找到合適工作。
图片说明
伊藤理惠
圖片來源:香港文匯報

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底上任後推出刺激經濟措施,令日股大漲、經濟呈強勁復甦之勢,或可令日本擺脫通縮,但亦刺激地產等價格上漲,拉闊貧富差距。中 產多年收入無甚增長,復甦雖帶來加薪憧憬,但有受訪者看得實際,指最直接決定打工仔能否加薪的,不是政治決策者,而是僱主管理和盈利能力。
二戰後日企推行終身僱傭制,造就龐大及穩定的中產階層,並形成一個幾乎沒貧富差距的社會。經歷20年經濟低迷,日本收入分布呈兩極化,變成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所說的「M型社會」,一個顯著現象就是企業因經營不濟而減聘正式員工,增聘自由工作者。
以東京全職員工佐藤為例,工作近10年但收入沒大升。他認為,全職和兼職之間的薪酬落差,亦是日本中產和勞動階層的收入差別。因此他覺得「安倍經濟 學」僅產生對經濟的積極預期,未能惠及打工仔。佐藤指,由於日本經濟長期不穩,有人認為年收入50萬至65萬港元的家庭,才可算做穩陣的中上階層。
53歲日本女教師伊藤理惠指,對安倍無期望,批評他對待大企業、富人遠好過窮人及中產,加上日本未擺脫長期衰退及前年「311」大地震陰霾,都令中產生活不快樂。
香港移民︰供樓較港輕鬆 價格波動低
图片说明
朱大康
圖片來源:香港文匯報
 
近年新加坡樓價節節上升,當地人抱怨樓價太貴。從香港移居星洲多年、現任跨國電子企業Avnet亞太區總裁的朱大康指出,由於有8成星洲人住政府組 屋,當局能藉此控制樓價波幅,故相比之下,樓價波動較香港低,且強制供款的公積金能用以支付組屋或私樓供款,國民毋須擔心無法上車,中產供樓也較港人輕 鬆。
香港《文匯報》中產之苦系列專題報導,根據新加坡現行政策,只有公民可購買組屋,外地移居的永久居民要居留3年才可買二手組屋,不可買新建單位。
至於私樓在過去5年的升幅,朱大康以一個非豪宅區普通地段為例,2009年樓宇呎價低於1000坡元(約6181港元),現時飆至1600坡元(約 9890港元)。他在沙士爆發的2003年,以呎價700坡元(約4327港元)買了一間私樓,如今同樣的地方呎價亦已達1600坡元(約9890港 元)。
图片说明
朱貞美
圖片來源:香港文匯報

新加坡個人最高稅率為20%,另亦會按年齡及薪金水平供公積金,僱主最高為16%,僱員20%,並以每月薪金中的5000坡元(約3.1萬港元)為 供款上限,到逾65歲時,供款比率會降至5%。雖然比率高,但公積金可用以支付醫療費及供樓,又可作為投資和退休的儲蓄,故當地人普遍不以此為苦。
在香港,中產人士若不想依賴公共醫療設施,一般會自行購買醫療保險。新加坡公積金則有部分會撥去此範疇,但政府亦會鼓勵保險公司提供廉價醫保,並從公積金的醫療撥備中直接扣除保費,減輕民眾負擔。
港人朱貞美1992年到新加坡工作,現為中產一族。她認為星政府設立的公積金中,包含醫療、普通及特別戶口3種,業主可動用戶口款項為私樓或組屋供樓,故負擔相對較少。
澳洲:買樓易過20年前 工作穩未必「上車」
图片说明
里默爾(左)的餐廳Union Dining是她的主要投資,但她並無自置物業。
圖片來源:香港文匯報/受訪者提供
 
香港不少打工仔以儲錢置業為人生目標,但澳洲人則想法不同。墨爾本西餐廳東主里默爾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,當地中產分為不同階層,事業與置業情況各異,整體來說買樓較20年前容易,但有安穩工作的人不一定會「上車」。
墨爾本是澳洲第二大城市,飲食業非常蓬勃。里默爾承認同業競爭激烈,但店主間會互相尊重,鮮有衝突。她指,經營餐廳最大困難是薪酬開支,主因是政府不斷提高周末或公眾假期加班費,令小型企業壓力大增。該餐廳是她的主要投資,不過她並無自置物業。
近年澳洲經濟受惠資源熱潮,里默爾指一般人亦感受到富者愈富,雖然中國需求放緩,但未至於打擊澳洲及外圍經濟,尤其是澳洲的銀行仍願以低息借貸給新企業。

《大和失格》系列作者楊衛隆接受專訪時表示,落後國家是絕對貧窮,衣食不保,沒社福及足夠收入;日本中產困境是「相對貧窮」,很多人只能找到低薪兼職甚至長期散工,受資方剝削又遭政府榨財,明年提高消費稅更將嚴重打擊中產及低收入人士。
1997年至2008年間,日本逾2001萬日元(約152萬港元)的最高年收入階層人數增加1.5倍;200萬日元(約15.2萬港元)以下最低 年收入階層人數增加1.3倍,反映貧富懸殊急速惡化。金融海嘯至今5年間,中產比1997年少35%,同期最高收入階層升不足1成,意味不少中產掉入普通 收入或低收入階層。
靜岡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副教授吉田崇表示,「中流階級」(Middle Class,即中產階級)這個用語在日本並不常用,用「新中間層」(New Middle Class)來說較恰當。新中間層多指受薪白領,換言之就是「上班族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